海上對撞的火花,從澳洲港口開始了
世紀之災CV-19開始以來,有兩股勢力在國際間醞釀,發展.
一股是各國依國內法,各國政府為了自身防疫之需要,禁止了外籍船員在本國港口中上岸,也禁止了合約期滿外國船員的上下船換班.
另一股是國際機構(如聯合國UN;國際海事組織IMO;國際運輸工人同盟ITF;國際船長協會IFSMA;國際船東協會ICS….)為了人權及全球供應鏈實際之需求,要求各國政府將船員列入國際”關鍵工人”准予出入港口,出入境,換班.以維持全球海上貨物之流通.
兩股力量各有法源依據與需求,但是僵持不下,其間雖有12個國家開放船員換班,但是因為(1)入境上船的船員中有少數持”偽造的檢疫化驗報告”(2)CV-19第二波的兇猛反撲,因此再度關閉船員之上下換班之大門.
這期間船東也採取了一些”止痛”措施:延長雇傭契約,但是二度約滿之後仍無法讓顧全大局的船員回家,也因此違反了國際勞工公約(MLC);違反了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(SOLAS);違反了船舶安全管理章程(ISM Code)….
諷刺的是: 負責安全檢查的各國海事主管機關與PSC在面臨如此巨大的”集體違規”的情況下竟然不”依法行政”,放任違規違法船舶進出港口(還蓋章背書?)
這兩股力量各自醞釀的最終結果就是在”測試”船員忍耐的臨界點.
https://www.marineinsight.com/shipping-news/crew-change-crises-worsens-in-australia-as-crew-of-two-ships-refuse-to-sail/
日前在西澳與維多利亞區各有一艘靠港船舶”拒絕出港航行”在西澳的是一艘混乘船員的貨櫃船‘Conti Stockholm’ ;在維多利亞區的是一艘希臘旗的‘Ben Rinnes’,加上上周起在NSW州NewCastle港停下來的Unison Jasper,一共是三艘船在澳洲罷工停航.
星星之火已經在澳洲點燃,至少這讓各國政府可以開始預防,”船到橋頭熄火不玩了”那進口的民生必需品,出口的貨物怎麼解決?政策,總該有個平衡點,一昧的專注一點總不是辦法.